近日,荷兰边锋钟塔西的新闻在中国足球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位前曼联球员,拥有华裔血统的运动员,宣布将代表库拉索国家队参加即将到来的世预赛。据传他曾向中国男足表达过意愿,希望代表国足出战,但遗憾未能如愿。
钟塔西的归化尝试折射出中国足球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归化球员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无疑是一个能迅速提升实力的捷径。然而,这并不是一条可以长久走下去的路。钟塔西的情况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这位25岁的荷兰人,尽管拥有华裔血统,但已是第四代华裔。按照规定,他无法直接更改国籍,必须在中国足协注册满五年后才能被归化。这意味着他必须加入中超球队,并在赛场效力满五年后才能为国足效力。然而,钟塔西的身价高昂,转会费至少需要800万欧元左右,这对于许多中超俱乐部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此外,即便是血缘归化,对于中国足球来说也并非易事。以曾经热门的归化球员伍小海为例,他虽然符合三代内华裔的归化条件,可以直接代表国足登场,但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功归化。这其中的原因除了转会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说服这些球员放弃原有的国籍,加入中国。这除了需要“钞能力”外,还需要其他诸多因素的支持。
退一步来说,即使满足了所有归化条件,球员本人也愿意入籍,但如何通过审批也是一个问题。以云南玉昆的奥斯卡为例,因为审批不通过最终归化失败。这表明在体育界的归化过程中,“特事特办”和“开绿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以现在中国足球的实际情况来看,显然难以与当年的归化热潮时相提并论。
因此,面对这样的现实,中国足球要想顺利归化球员,不仅需要钱,更需要权。然而目前来看,这两样东西都十分稀缺。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客观现实:以目前的国情来看,大面积归化球员这条路注定很难走下去。除非现行的法规有一天能够发生改变,但这似乎是一种更为不切实际的幻想。
所以当中国球迷看着其他国家如印尼等队通过归化球员迅速提升实力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现实:在当前的国情下,中国足球要想走大面积归化球员这条路确实困难重重。